【公民記者 真戒 彰化報導】
彰化社區大學,10月17日於彰化縣大榮國小舉辦生命教育講座,邀請教育部生命教育講師陳璿宇主講「從國際觀看生涯規劃」。校長曾美娟頒發感謝狀給予彰化社區大學行動志工隊吳俊枋及講師,當天有5、6年級師生與社大志工等近百人聆聽講座。
陳璿宇首先以國際時事與風景圖片設計提問搶答,歐美總統、總理、首相是誰?內閣制與總統制如何區分?學生彼此互動非常踴躍,現場氣氛溫馨和樂。陳璿宇點出,國際觀是具備一定的國際現勢和歷史知識、是一種視野與心態、也是一種格局。有國際觀的人,能看見他人的需求,明白個人的所知有限,渴望求知求真及對世界保持開放包容態度。
陳璿宇鼓勵學生擴大視野,懂得關懷他人,尊重不同文化與差異,了解世界有九分之一的人,處於貧困生活,貧民每日生活費不到1.25美元。他舉美國Erin艾琳·扎基斯成立Sundara回收飯店客人用過的肥皂,再加工製作,運用「再生肥皂」來守護開發中國家的孩童,幫助印度、烏干達與緬甸等孩童免於疾病,健康長大。並僱用寡婦、家庭暴力受害者和單身母親作為社區衛生大使守護社區兒童。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廣。」陳璿宇透過台灣超人劉大潭的故事,因身障9歲被人調侃長大當要飯,他沒有自暴自棄,反而向父母爭取就讀國小,受到同學與他人異樣的眼光,他卻在內心畫下藍圖「一頂學士帽、一碗白飯、一個幸福家庭」三大願望,在27歲時完成人生的夢想。激勵學生不被環境打敗,找到自己的興趣,勇敢規劃人生的藍圖,每個人都可以像劉大潭一樣,突破困境,活出未來與希望。
根據《富比士》雜誌提供9項生涯規劃,建議自己的人生要全權負責、花時間審慎思考、訂定不同階段的目標、盤點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是否有領導特質、找到自己最在意的事與人生的導師、用心分析自己的成功事蹟及持續不斷地學習。舉台中女中林心怡參與2014年印度公益旅行,看到印度貧窮與落後,他立志規劃就讀醫學院將來要到第三世界國家行醫的信念。
「我的視野,最遠能看到哪裡?」陳璿宇勸勉所有學生,立足台灣放眼國際,積極培養對國際事物的興趣,每日閱讀世界新聞,對國際文化的敏感度,學習國際「語言」,都是養成國際觀及生涯規劃的很重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