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20彰化藝術高中校園講座 從人我看情緒管理

【公民記者 劉璧華 彰化報導】

彰化社區大學於5月20日舉辦的「生命教育十堂課」校園講座,特別走入位於八卦山大佛旁、推動「三好校園」理念的彰化藝術高中,邀請彰化社區大學暨教育部生命教育講師林賜勳主講「從人我看情緒管理」,國中部三年級共80位師生一同參與,一同學習情緒覺察與管理。

講座一開始,講師從學生近日參加國中教育會考談起,引導學生回顧當時的情緒變化,並鼓勵分享感受。透過具同理心的提問與互動,協助學生觀察自我情緒起伏,強調「認識自己」是覺察的第一步。

林賜勳引用羅馬皇帝馬可.奧理略的話:「好好觀察別人的行為,在你身上所引起的憤懣、挫折以及痛苦。你會發現,它們帶給你的折磨,遠比該行為本身大多了。」藉此點出人際互動中,情緒波動往往源於過度在意他人舉動,特別是親密關係中,若溝通不良,容易產生誤解衝突。

常說要「管理情緒」,但真正困難的時刻,往往是情緒已經快要爆炸時。那時候,怎麼冷靜?怎麼控制?講師分享了一個實用的觀念:「控制情緒之前,先改變行為。」當正要做出激烈反應,可能是揮拳的那一刻,或是準備敲鍵盤罵人的當下,試著改變這個動作,讓身體先停下來,情緒也才有機會降溫。

林賜勳進一步介紹「靜の學習三角」的方法,藉由刻意練習:情緒來時,停止動作與言語,暫停一下,給自己片刻空間。即時回饋:反思剛才發生的事件與自己的反應,理解情緒來源。微小改進:觀察情緒對身體的影響,思考下一步如何調整。勉勵學生透過這三個步驟,練習「靜」的力量,在情緒來臨時不急於反應,而是以平穩與覺察的態度自我對話,逐步建立穩定的情緒處理能力。

現場也安排靜心練習:學生雙手舉至胸前、依指令拍手、閉眼靜坐一分鐘,不說話、不互動,靜靜與自己相處。講師引導大家回顧:「當情緒波動時,讓自己停下來並不容易,但可從一分鐘練習開始。」最後,講師鼓勵大家學習擁抱每一種情緒,並溫柔對待自己。情緒管理需要持續練習,也能幫助修復與他人的關係,建立正向互動。

校長蔣秉芳頒發感謝狀給林賜勳,並表示:「這是一門深刻的生命課題,需在日常中實踐。」學生曾苡甯說,印象最深的是「靜の學習三角」;黃奕棠認為溝通前先冷靜,反而更有效;黃綉馨則分享靜心過程感受到內心的平靜與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