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大竹國小校園講座 從電玩看正當休閒
【公民記者 劉璧華 彰化報導】
彰化社區大學舉辦的「生命教育十堂課」校園講座,6月10日走入彰化市大竹國小,邀請到彰化社區大學講師暨教育部生命教育講師吳鴻明,以「從電玩看正當休閒」為題,帶領160位六年級師生深入思考「選擇」與「時間運用」的意義,學習如何在休閒與自律中取得平衡。
講座一開始,吳鴻明便點出一個關鍵觀念,不是每個人都擁有休閒活動的條件,有人珍惜、有人忽略;如果自己有時間與資源,更應該懂得善加利用。透過互動提問,引導學生思考使用手機、玩電玩的原因,讓學生明白,有時候這些行為並非主動選擇,而是受到同儕、環境等被動因素影響,甚至不知不覺中已被操控。
講師也帶領學生進行自我檢測,觀察是否出現眼睛疲勞、無法控制滑手機、沒有手機就焦躁等現象,提醒手機依賴的傾向。講座並非單方面批判3C產品,而是強調「每件事都是一體兩面」。玩手機、打電動本身並沒有錯,關鍵在於能否做出正確選擇與妥善管理時間。
講師進一步指出,錯誤的選擇可能不會馬上帶來影響,但長期下來卻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後果,如同吸毒或手機成癮。引用研究資料指出,長時間使用手機可能導致情緒控制力下降,以及認知與學習能力的退化。現場播放的影片也強烈對比手機與毒品依賴,對身心健康的損害,震撼學生心靈。
在談到時間運用時,吳鴻明分享多位青少年透過自學大學課程、探索興趣、培養專長,而成功轉變人生方向的真實案例。這些人在特殊領域取得成就的關鍵,往往來自於四項特質:熱情、堅持、不怕挫折、能夠忍受孤獨。鼓勵學生以此為鏡,反思自己是否真心投入,還是只是玩玩而已。若尚未找到明確方向,也可從閱讀、服務、多元活動中探索興趣,逐步尋找自己成長的可能性。
吳鴻明以一句充滿啟發性的話語作結尾:「未來長什麼樣子,從你今天怎麼用時間開始。不要小看每一次選擇,願你每天的決定,都帶你靠近更喜歡的自己。」為即將邁入國中的畢業生們,種下了一顆自我成長與選擇責任的種子。
講座尾聲,教務主任洪加芳代表學校致贈感謝狀予講師吳鴻明,以表達感謝與肯定。六年級學生林靖鈞表示,休閒娛樂不是錯,但要有節制,提醒自己要更有意識地選擇與管理時間。許竑枻則說,講座中播放的吸毒影片,深刻體會到錯誤選擇的嚴重性,並警惕自己未來要謹慎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