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記者 陳璿宇 彰化報導】
彰化社區大學6月7日,於彰化市下廍社區活動中心舉辦一社區一蓮花幸福生活講座主題「幸福之道」。邀請彰化社區大學季教育部生命教育講師陳璿宇主持,彰化社區大學社團-快樂讀書趣的社員陳櫻之、張家盛、邱淑紋分享。彰化縣政府縣政顧問楊曜聰、彰化市下廍里里長劉信邦、下廍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啟馥、彰化一區督導長吳天寶、二區督導長黃勳榕及60位里民前往聆聽。
陳璿宇表示,聯合國訂立每年3月20日為「世界幸福日」,今年有147國家與地區民眾受訪「全球最幸福國家」結果芬蘭連續8年蟬聯榜首,台灣全球排名27名。以星雲大師填詞〈幸福是啥物〉,到底幸福是什麼?講破無值錢,幸福就是觀念轉變彼陣開始。藉以人間音緣〈愛就是惜〉手語帶動唱,讓整場講座充滿感恩與歡喜。
陳櫻之分享星雲大師的文章〈幸福〉,點出生活上、身體上、財富上、精神上及信仰上的幸福。他提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信仰」。因年少對婚姻有憧憬,期望能營造幸福的家庭,結婚後發現先生沒有家庭責任,造成他內心痛苦與瞋恨。直遇善知識引導,改變自己的性格,攜手營造幸福的家庭。
邱淑玟提及,如何開啟幸福之門,「忍忍忍,百忍成金;氣氣氣,一氣成恨。」分享兒子在服兵役期間,在軍中與同袍發生摩擦,回家後詢問他「甚麼是平等心?」經他追問才知兒子遇到人際間的困擾。他鼓勵兒子「對事要有忍辱的美德」人與人要彼此尊重,以溫和口氣待人。不做烏鴉嘴,不做「相打雞(台語)」。
張家盛點出幸福之道,生活要樂觀進取、工作要勝任愉快、事業要進取有恆、未來要充滿自信。他認為生活要樂觀進取,「心,可以是生產良好產品的工廠,也可以是盜賊土匪的溫床。」心念決定我們如何面對困難、回應衝突。心若嫉妒、恐懼或怨懟,就成為毀滅與破壞的根源。
陳璿宇總結,轉念才有「幸福」,幸福就是觀念轉變開始。轉念的訓練,從認知重構與心理彈性。幸福就是將歡喜佈滿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