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5 NEW福山寺山間有福人文饗宴 無我心流品茶入心

【公民記者 李盈瑩 彰化報導】

佛光山福山寺10月25日舉辦「山間有福・人文饗宴—一茶一會秋光茶韵」,住持妙宥法師邀請國際大觀人文茶道書院、佛光山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彰化社區大學聯合主辦,連續三年以茶會友。今年以「以茶會心、以禪會友」為主軸,分為「虔、韻、禪、心」四段儀程,與近二百位嘉賓共修茶禪之道,在茶香氤氳間體悟「以茶修心」的圓融與寧靜。

「虔」段由妙宥法師引領茶人與賓客奉茶供佛,以第一道出湯敬禮三寶、祝禱吉祥。茶香繚繞,心隨香運,靜入禪境。「韻」段揭盞奇萊山高山烏龍,香氣清雅,由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以笛、二胡、揚琴、古箏、琵琶合奏〈歡沁〉揭序。樂音流轉如人生樂章,從誕生、青春、轉折到圓融,寓意修行歷程的清淨與自在。

「禪」段由妙宥法師與國際大觀人文茶道書院創辦人陳玉婷聯袂主持,選用台東鹿野紅烏龍,氣韻悠遠,象徵秋實圓融與心境通明。古琴低吟,茶香氤氳。陳玉婷闡釋「泡茶儀軌與六妙門」,從「溫、置、注、奉」的儀軌體現「看、聞、啜、品、思、覺」的修行過程。

妙宥法師開示,茶是一種修行的語言,泡茶專注、奉茶恭敬、品茶覺察,每一刻的心念皆是止觀之道。法師進一步指出,禪心的起點在於「反求諸己」。正如法眼禪師所言:「丙丁童子求佛」火性的童子本具火,卻仍向外尋火,提醒世人莫於心外求法。並提及:「喝茶時,從反求諸己到擴大自己」,正是修行的次第。當一念靜下,茶香中可見自心起伏;再從覺照中擴展胸懷,包容萬物。唯有透過日常覺察,讓心如茶湯般澄明,止觀一如,方得茶禪一味。

陳玉婷分享茶道精神:「待人以禮、待茶以心、待器以惜、待法以敬。」司茶人以恭敬心事茶,耐心燒水、細心備器、靜心品茗。當我們以感恩心端起一杯茶,便能品出當下的圓滿與安然。茶葉入水,如人入世,隨緣不爭,自在圓融。

妙宥法師續以罄竹禪師公案開示:「萬里無草,何處尋人;一出門,到處都是人。」闡明:「無草」象徵清淨心境。修行不在遠離塵囂,而在紅塵中覺照。順逆、聚散皆為磨心之課,「人生中沒有無草之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若能以禪心觀世界,則處處是人間淨土,行住坐臥皆修行。

壓軸「心」段以蠟畫「無我心流」為題,邀請澳洲國際芳療師蔡曼妙帶領沙蠟創作,引導茶友體驗以畫觀心,讓意象成為心境的映照。勉勵茶友:「無我並非失去自我,而是讓心回歸清淨本然;當創作與呼吸相應、與心念相融,即是無我之樂。」茶香、樂音與光影交融,福山寺山間流動著柔軟而自在的禪意,讓人於無我中得見自心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