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式管理


【人間社 劉璧華 彰化報導】

佛光山福山寺、彰化社區大學5月12日晚間聯合舉辦「2023年耕耘心田佛學講座」,邀請佛光山南華大學終身學習學院院長知賢法師主講「禪式管理–從心看問題」,福山寺住持妙宥法師與諸位法師全程參與,近300位民眾專注聆聽法要:「從觀的迷思,看到問題的原因,透過佛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三門功課,改變看事情的角度和深度。」

知賢法師表示,孩童時期就與家人到福山寺參加法會和八關齋戒,當時的福山寺是星雲大師及信眾南來北往的中途休息之處,自己得以親近大師和佛光山,也種下出家的緣分。因此對福山寺這塊寶地始終有一份濃厚的感情。

知賢法師透過圖像互動,引導大眾腦力激盪,省思「為何同樣的圖片,我們彼此看到的和答案都不全然相同呢?」找出問題的第一個功課「定義問題」。法師強調,一般大眾看到問題,常常覺得生氣或心煩氣躁,但也有人很有衝勁地想解決問題,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首要注意「觀的迷思」,掌握對問題的理解,才得以做出正確判斷。

當問題未獲得正確定義就貿然行動,有時不僅浪費時間、金錢,甚至會破壞事情和人際關係。大眾要勇於嘗試以累積豐富經驗,方能造就後來的成果,並且也允許自己和他人有嘗試錯誤的機會,多開發自己尚未完全開發的神經元,多嘗試多學習,找出問題的第二個功課「累積嘗試的經驗」。

知賢法師播放《你覺得幾歲是老人?》影片傳達第三個功課「提升能力」,問題或困難,取決於站在什麼角度看事情,翻轉大家對「老」的概念迷思:「原來老也可以活得不一樣,只要我們持續成長和學習,可以重新定義年齡,勿受限於年齡而低估自己的能力。」

「什麼因素影響我們『觀』的迷思?」外在影響因子,即看事情的「角度」,高度夠高看得更寬廣,自然了解的事物增加,轉換角度思考,自然能減少與人的爭執。內在影響因子,看出問題的「深度」,由淺至深的冰山代表「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我」,次第探索問題的深度,才能覓得自我本性。

世間包含「時間、空間」兩個概念,「三千大千世界」既廣闊且無始無終,眾人不要狹隘的看世間,要多聞薰習才不會孤陋寡聞;思惟要改變,問題才得以轉變,透過「唯識–五遍行」,解構認知來源。「作意」,對於日常生活當中自己的每個念頭,都需注意、判斷和選擇外境;「觸」因攀附、結合、認識外境而產生分別心。

「受」,接收過去經驗、印象、習慣。「想」,依過去經驗形成概念、名稱和語言。「思」,透過審慎思考、作出決定、付諸行動,可以藉由情緒行為產生的三階段解構觀的迷思。知賢法師勉眾:「認識五遍行,學習以禪心為本以改造自己。」

彰化社大口琴社李照民老師帶領社員群演奏人間音緣〈點燈〉揭開講座序幕。信眾陳麗娟分享,聆聽講座啟發思惟,未來遇到任何困難,會試著用另一個角度思考,也許會發現那根本不是困難也不是問題。

禪式管理圖片1
禪式管理圖片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