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記者 劉美汝報導】
彰化社區大學副校長暨佛光山福山寺住持妙宥法師於4月11日推動「2025年高齡者服務義工增能培訓研習」系列課程,旨在提升彰化行動志工隊「投入社會公共服務」的專業能力。本次活動特邀佛光山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研究生暨1966長照諮詢專線客服郭姿蘭及資深社工師黃茹筠分別講授「失智症行為變化與照顧技巧」及「高齡者的關係依附與自我照顧」。彰化社大主任如輝法師率領財團法人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中區友愛服務隊義工及彰化行動志工隊、社大師生共40人齊聚福山寺,透過深度學習增強服務知能。
如輝法師表示,「每天留15分鐘給自己做喜歡的事情,只有照顧者好,被照顧者才會好。」並勉勵高齡者義工菩薩珍惜自身能力,善用陪伴他人的機會,以溫暖和感動播撒光明。「陪伴的過程是一場旅行,也是一種充滿記憶與溫暖的共同成就。」
郭姿蘭以自身照顧失智父母的經驗為例,深入解析失智症的常見症狀及應對策略。她分享,失智症患者可能面臨憂鬱、作息混亂、妄想等挑戰,照護者需善用認知刺激療法、音樂與園藝等多種療法,並建議借助喘息服務及社會資源以減輕壓力。此外,她強調觀察與記錄患者行為的必要性,適時調整照護方式可有效改善失智患者的生活品質。
黃茹筠則透過「我的依戀類型」測驗,引導學員理解自身的依附人格類型,並分享安全依附及喪偶高齡者輔導個案。她強調,正當信仰可助人快速從悲傷中走出,面對人生的多重風景,善待自己與周邊有緣人,並時刻保持「四道人生」——道謝、道愛、道歉、道別,讓生命不留遺憾。
學員劉玉好表示,此次研習讓她以同理心更深刻理解96歲母親的失智症照護需求。「老師的分享非常實用且令人感動,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來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