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記者劉美汝報導】
彰化社區大學副校長暨佛光山福山寺住持妙宥法師,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實踐營造心靈環保生活及建構永續生態環境之辦學目標,規劃多元族群融合共學與實作系列計畫。5月7日彰化社大主辦、苗栗縣青新友善農業生產合作社協辦,帶領銀齡耆蹟班中、高齡學員37人走讀苗栗縣公館鄉生命之河,體驗自發參與與創造的樂趣。
穿龍豆腐坊創辦人陳淑慧表示,老屋活化「重修舊好」,穿龍豆腐坊、宜移生活適物所、94友善小舖,街村再造;愛惜資源友善環境,將營養洗豆水、做完豆腐的水給植物喝,有機友善栽培,倡導節能減碳無包裝之綠色消費。發心發願推動社區環境與居民相處的改造,讓喜歡農村的年輕人有機會進來。
體驗當一日青農的喜悅,製作好喝的「健康養生飲」,從採摘紫蘇、剪段裝袋,熬煮後加糖、檸檬汁、氣泡水、油甘果,快速裝瓶、冷卻,以保持鮮美口感,最後貼上品名標籤。杭菊十朵、紫蘇葉兩片裝進束袋,揉碎綁緊,兩袋一包裝,貼上「石虎」標籤再用高週波封口,完成「紫蘇杭菊茶包」。到有機香草園親手採摘香草,製成小品「扦插盆栽」。
初夏的午宴,品嚐客家農村蔬食料理,紅蘿蔔糕、米粉芋頭湯,入味的穿龍豆腐魯、白蘿蔔魯、香菇魯,還有紅棗滷蛋、鹹豆花,清爽可口人間美味。
陳淑慧說,食農教育逐漸成為提升高齡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方式,增進高齡者對健康飲食的理解,促進身心健康與社交互動。通過參與食農教育課程,高齡者能夠學習如何挑選最營養的食材,還能夠深入了解如何準備和享用這些食物。這不僅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還增強了他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認識。
學員陳秀味回饋:妙宥法師的安排及彰社大兩位工作人員貼心照顧我們這群老小孩,認識食農教育背後那群充滿友善之心,為偏遠地區盛產紅棗的公館鄉石墙村注入有機栽培新活力的年輕人,尤衷佩服他們的毅力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