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社大公民講座 一個辯護人的人性之旅
【公民記者 劉美汝 彰化報導】
彰化社區大學為提升學員公民素養宣導法治教育,4月29日邀請致策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黃致豪,講授「生命與法律.一個辯護人的人性之旅」。彰化社大副校長暨佛光山福山寺住持妙宥法師,帶領120位師生聆聽受益。
黃致豪分享,自己從擔任法務主管到刑事案件律師,最後轉到家事法律師的心路歷程,看到許多社會事件的根源,大多源自原生家庭造成的創傷。大多數人都有一定的支持系統可幫助慢慢療癒恢復,但少數犯罪受刑人,往往就是漸漸失去支持系統,乃至最後孤立無援。
過程中解析一些家事事件實際案例,提醒大眾省思夫妻關係,及親子溝通信任對未成年子女的正向影響。夫妻兩人之結合,多少背負著原生家庭的包袱;當「隱含的權力關係」與「『所有』物化」,不把人當人看,是為家事事件的起源。婚姻走到面臨離婚時,律師、法官會優先考量孩子的最大利益與未來發展,即便如此仍不免對孩子造成一些創傷。
憎其罪,勿憎其人。接受事情的原來樣貌,家庭裡面的父母,只是長大的小孩。無條件、不用幫其規劃人生、不用給意見、不用講話,傾聽受傷的人心聲,陪伴最為重要;並輕聲說:「以後想聊再找我。」以緩解受傷情緒。
黃致豪以贖罪、修復、與人的關係做結論,國內媒體及輿論對於重大刑案的加害者,往往期待看到嗜血或判重刑的結果,甚至逼迫加害人父母在大眾面前說出:「希望法官判自己的兒子死刑。」才會覺得正義被伸張,才善罷甘休。這樣的氛圍對嗎?加害人服完刑期後,未來有沒有贖罪的可能,被害人家屬如何平復傷痛,兩者之間有沒有可能修復,在在值得大眾深思並透過制度去落實。
社大講師林麗華回饋,「你可以不放下,不原諒,但要照顧好自己。」聽得淚盈於睫;「100斤的重量有人一起分擔,是很好的一件事。」為孩子們留下血脈相連的兄弟姊妹,成為彼此的背後支撐力量,聽完黃致豪講說,不僅療癒自己創傷,更讓孩子多年的疑惑獲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