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社大走讀 見證百年鐵道記憶
【公民記者李盈瑩 彰化報導】
彰化社區大學致力於引導民眾深入探索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資產,從認識家鄉開始,激發文化活力與城市歸屬感。114春季公民素養周於4月26日舉辦了「輕慢知旅—乘上時光列車」文化導覽活動,特邀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與文化資產研究中心田野計畫助理暨推廣教育講師林賜勳,帶領近80位學員走讀彰化扇形車庫,解讀這座百年文化地標的重要歷史意涵。
彰化社區大學副校長暨佛光山福山寺住持妙宥法師表示,希望透過「輕慢知旅」活動,引領學員以悠然步調踏入城市歷史脈絡,並從日常生活中的古蹟重新構築屬於自己的城市圖景。主任如輝法師進一步指出,彰化扇形車庫不僅是鐵道建築的經典之作,更承載著地方居民的生活記憶。期望藉由活動喚起大家對彰化文化資產的共鳴與熱忱。
林賜勳特別提及,彰化扇形車庫建於1922年,是因應台灣縱貫鐵路交通需求而興建,至今仍為台灣唯一運作中的扇形車庫。從蒸汽機車、柴油機車到電氣化列車的技術演變,扇形車庫見證了彰化市從鐵道重鎮轉型為文化城市的重要歷程,其周邊社區生活型態亦因此受到深刻影響。從早期鐵道員工聚落的形成到近年以鐵道文化為主題的觀光推廣,彰化扇形車庫已然成為城市記憶的重要組成。
活動中,林賜勳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學員解析扇形車庫的歷史沿革、建築特色及與地方生活的深厚連結,使參與者不僅了解建築本身,更感受到鐵軌背後承載著城市與居民共同成長的故事。學員亦分組交流並分享心得,透過此次走讀活動更加貼近彰化的歷史脈動。
學員林俊良分享:「從小居住彰化,卻是第一次認真了解扇形車庫的故事,才發現這座城市有如此豐富的鐵道文化記憶。」林書晨表示:「過去路過車庫僅覺得它老舊,今天聽完導覽後才了解到它是彰化現代化起步的重要歷史見證,對家鄉的認同感更深。」王富聖則期許未來有更多此類結合導覽與故事分享的活動,讓更多人感受彰化在地文化資產的珍貴價值。